編者按 今年3月23日,成都市武侯區頒佈一項全新社區網格治理機制系統性改革方案,標志著該區在全國率先推行“網格立體化”社區治理機制改革,其核心是社區治理結構呈網格立體化,社區服務實現社會化供給並由政府購買。這正是成都市在全面深化改革開局之年,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的一個縮影。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創新社會治理方式作出了全面部署。創新社會治理,從“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差體現的是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
  今年2月,成都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緊緊圍繞中央提出的“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目標,提出了成都的階段性目標———到2015年,在群眾最期盼的改革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到2017年,在改革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到2020年,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若干領域走在全國改革前列,努力建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先進城市。
  今年3月,《成都市依法治市實施綱要》出台。其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法治化”成為推動成都市科學發展、領先發展中最為顯著、最為核心的競爭優勢之一,依法治市工作整體水平全國一流。
  從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差已經引發社會生活各個細節的“嬗變”,全新的理念和舉措在成都市一個個新的城鄉社區網格單元中生根發芽,在一項項行政審批權的取消和下放中開花結果。
  從中央
  四個治理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創新社會治理方式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四個治理”原則———
  堅持系統治理,加強黨委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堅持依法治理,加強法治保障,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
  堅持綜合治理,強化道德約束,規範社會行為,調節利益關係,協調社會關係,解決社會問題
  堅持源頭治理,標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及時反映和協調人民群眾各方面各層次利益訴求
  到成都
  依法治市
  今年3月,《成都市依法治市實施綱要》出台———
  依法治市,為成都實現從“管理”到“治理”的轉變提供保障
  依法治市,將成為推動成都市科學發展、領先發展中最為顯著、最為核心的競爭優勢之一
  依法治市,在成都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先進城市建設中優勢凸顯
  依法治市,成為處理社會矛盾、理順社會關係、規範社會架構的基本方式
  系統治理
  治理主體之變
  從政府包攬向政府主導,社會共同治理轉變
  讓群眾當“主角”
  成都改革發展
  匯聚“最大公約數”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堅持系統治理,加強黨委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作為地方政府在社會治理方面的先進經驗,成都的曹家巷在中國被屢屢提及,它的改造模式成為城市發展中,系統治理的經典案例。
  改造曹家巷,問民意
  曹家巷,雖然地處中心城區,但卻是曾經“著名”的棚戶區。2012年,“北改”正式啟動。對曹家巷一、二街坊危舊房片區這塊難啃的“硬骨頭”,成都做出一個探索:“改不改群眾說了算”,拆遷安置協議簽約如果達不到100%,就等條件成熟再改造。曹家巷成立“居民自治改造委員會”,自主決定片區改造,13位普通居民獲得授權,代表2885戶居民行使自主改造權利。通過這種方式,在100多天內完成此前10年“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曹家巷地處成都北部城區。在這個區域,城市二元結構帶來的各種難題,考驗著城市治理者。“北改”工程的啟動,源於成都市委、市政府對網民強烈呼聲的回應。曾經有網民在成都市政府門戶網站發帖,痛陳城北地區交通擁堵、發展滯後,強烈建議政府改造北城。多次調查摸底之後,成都作出“北改”的決策。從建議“北改”、到拆遷、規劃、建設等,每一個決策里都有曹家巷人自己的意見和心血。
  成都清楚地認識到,拓寬市民的多元化參與渠道,讓群眾在城市建設管理中當好主角,才能為成都改革發展匯聚“最大公約數”。
  改造二環路,聽民聲
  2012年4月,二環路改造工程正式啟動。改造之前,舉行了為期三個月的評估,請來了以上海專家為主的團隊。隨後,規劃、建設部門廣泛聽取各方意見。二環路改造中,建設和施工單位通過媒體,將方案、工期,理念、設計,打圍、改道等動態信息一一公告,以便市民及時調整齣行線路和時間。門戶網站紛紛開設專題,全面介紹工程進展;官方微博與網民互動,及時回應輿論熱點。2013年5月,二環路改造全線竣工,成都市民感受到了一個便捷、快速的新二環。
  讓城市的每一個重大發展,獲得最大共識,這是成都城市治理中的一個典型經驗。近年來,成都堅持用民主和法治方式處理社會矛盾、理順社會關係、規範社會架構,擴大公民有序參與城市治理,一個具有成都特色的系統化治理模式正在逐漸形成。
  減行政審批,轉職能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可以辦的,應該由市場去辦;社會組織可以辦好的,交給社會組織去辦。只有市場和社會組織做不了或做不好的,政府才應插手,也就是要建成所謂的“有限政府”。政府職能轉變的成效如何,反映社會治理能力的強弱。而在政府職能轉變的改革中,行政審批改革首當其衝。取消大學生住院醫療費用結算、取消異地人員定點醫療機構登記……去年,成都市取消和調整79項行政審批項目。目前,成都已成為全國保留行政審批數量最少的副省級城市之一。
  近年來成都還不斷推進依法行政工作,加快法治政府建設。2013年12月,在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發佈的《中國法治政府評估報告(2013)》中,成都在全國53個城市中獲中國法治政府排行榜第五名。成都商報記者 韓利
  依法治理
  治理方式之變
  從管控規制向法制保障轉變
  社科院“法治藍皮書”
  成都法院透明度排第二
  依法治市,前提是有法可依。為實現有法可依,成都明確提出要緊扣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的發展目標,加快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保障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生態文明建設、文化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配套立法。在強調加強地方立法的同時,成都還提出制定科學合理的立法規劃、重點領域立法、科學立法、民主立法。
  加快立法,保護更多公民
  今年3月,成都市政府公佈了《成都市人民政府2014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其中有3件擬報送市人大審議的地方性法規草案、4件擬制定的政府規章,24件擬加強調研論證的項目。
  市人大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比如《成都市婦女權益保障條例》、《成都市法律援助條例》、《成都市就業促進條例》和《成都市職業教育條例》等,都是將民眾權利以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
  這樣的轉變讓不少弱勢群體受到了更加嚴格的保護。幾年前,王剛和張濤按照公司指派,在公司所屬的一項目工程處務工。兩人按時完成工作後,公司卻未支付工資。多次催要無果的情況下,兩人將公司訴至錦江法院,請求支付工資共計17萬餘元。後在法官組織下,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約定分期支付。但第一次還款期到後,公司卻以其他工程未完工無錢為由拒絕支付,兩人遂到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最終,被執行人迫於執行威懾力,主動到法院交付所有款項。該案得以圓滿執行,切實維護了勞動者的切身利益。
  公正司法,提升群眾滿意度
  對於民生類案件,成都重視法治保障。從2013年12月下旬起至2014年6月,在成都兩級法院開展“涉民生案件專項集中執行活動”。一場場聲勢浩大具有震懾力的執行行動在成都法院範圍內全面展開:金牛法院夜間突擊,對十餘件案件被執行人的住所進行了搜查;成華法院採用夜間執行、周末執行、蹲點執行等多種執行方式加大執行力度。
  今年2月,中國社科院2014年“法治藍皮書”發佈,成都中級人民法院司法透明度在全國49個較大城市中級法院中排名第二。這是成都公正司法成效的一個縮影。
  成都商報記者從市中院獲悉,市中院作為全國審判公開示範法院,認真落實最高法加快建設審判流程、裁判文書、執行信息三大公開平臺的要求,以司法公開保司法公正,以司法公開促司法公信。
  全民守法,培育法治文化
  “法治大講堂”作為成都重要普法載體,歷時兩年多的磨合,目前已經成為百姓學法、講法、用法的重要品牌性活動。
  在成都信訪大廳,選派優秀律師進駐各級信訪大廳和政務中心,引導群眾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成都“北改”工程,組建律師專家團隊,分別對曹家巷、花照村、青龍場等重點片區開展“法律體檢”和社會矛盾預期評估分析,引導居民們通過“自治”到“改治”,有效促進群眾對“北改”工程的大力支持……
  如今,成都幹部學法用法已實現常態化、剛性化。成都還建立起一系列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制度,將依法決策作為領導幹部年度述職和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法律知識考試合格成為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的必備依據,領導幹部依法決策、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不斷提高。
  成都商報記者 孫兆雲  (原標題:依法治市撬動內涵之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20haopx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