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盧布對美元匯率15日暴跌13%後,俄羅斯央行16日凌晨緊急宣佈,將基準利率由10.5%直接提升至17%,以期遏制盧布暴跌之勢。16日早盤盧布一度止住跌勢,反彈大約5%,不過隨後再次下跌20%,一度創下1美元兌80盧布的歷史新低。截至莫斯科時間17日下午,盧布對美元官方匯率在63-66之間浮動。國際油價大跌、盧布大幅貶值,中俄之間的石油大單和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再次引發關註,本報記者就此採訪專家就坊間說法進行釐清。
  1
  央行祭出終極武器
  俄央行16日在加息公告中解釋說:“央行必須抑制盧布貶值和通脹風險急劇升高。”這是1998年俄羅斯經歷主權債務危機以來俄央行採取的最大幅度升息措施。
  今年以來,俄羅斯盧布跌幅已達五成,成為全球跌幅最大的貨幣。鑒於油價下跌趨勢難改,俄國際儲備目前又處於5年低位,因此從基本面來看,盧布的確難以扭轉下跌勢頭。
  並且,俄政府前一階段的應對措施收效甚微,俄央行分別於今年3月、4月、7月、10月和12月五次加息,結果非但未能遏制資本外流,也未能阻止通脹加劇。另外,俄央行斥資800億美元外匯儲備購買本幣,也未能阻止盧布匯率連創新低。鑒於此前“小步快跑”的加息方式效果不佳,俄央行16日終於祭出終極武器:一次性加息650個基點,這一幅度超過了此前五次加息幅度的總和。
  2
  加息難輓盧布頹勢
  莫斯科交易所里,從15日盧布跌破60關口時央行出手救市到16日凌晨將基準利率一舉提升650個基點的“大招”,盧布多次報以暫時回調隨後繼續大跌,16日盧布對美元一度跌至80開外,而對歐元則已破100大關,外媒以“崩盤”形容兩日來的盧布走勢。
  俄央行行長埃爾薇拉·納比烏林娜16日接受電視採訪時說,央行加息決定有助控制通貨膨脹,鼓勵居民開設盧布計價的儲蓄賬戶。不過,她承認,盧布價格走勢可能不會立即受加息影響,最終確立盧布的“合理價值”可能需要一段時間。
  “就阻止盧布崩盤而言,俄羅斯央行這次大幅加息的嘗試應該說是足夠了。”聯博資產管理公司分析師斯拉瓦·布留索夫分析說。他表示,加息肯定會對經濟複蘇產生負面影響,但當務之急是避免盧布匯率崩潰,這是一個非常舉措。
  □影響
  進口商品賣到缺貨
  伴隨歐美製裁和石油暴跌,盧布走低已是一段時間以來的持續話題,隨之而來的直接影響是物價上漲,而首當其衝的是進口商品。由於本幣貶值導致進口商品漲價預期,在上周盧布跌至近60關口時,莫斯科市中心紅場上久負盛名的“古姆”百貨商場就已人潮涌動,這一高端商場以售賣世界知名品牌而聞名,Gucci、Hermes、Tiffany等店一改往日客戶寥寥的景象,收款處排起長隊。一位店員對記者表示,由於盧布貶值,此前商場已將商品價格提高10%,鑒於當下盧布繼續貶值的走勢,商場計劃在下周繼續調價。可以看到,店鋪中很多貨品已經缺貨。
  盧布貶值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自今夏以來一些食品的漲價幅度已達10%,但搶購日常用品的現象並未出現。由於俄羅斯採取反製裁措施,超市中往常來自歐洲的蔬菜、水果、海產品等不知不覺中被來自拉美、土耳其等地的商品替代,從政府的數據中可以看出,俄本國的生產者可以滿足居民基本的肉蛋奶糧食等生活需求,有俄評論人士甚至曾表示,這對俄羅斯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人們意識到原來本國食品也如此美味。
  蘋果產品暫時停售
  電視、電腦、手機等商品也由於即將漲價列在了俄羅斯人的搶購清單上,據俄媒報道,與去年同期相比,莫斯科各大賣場數碼產品、家用電器銷售量增長了10%到40%不等,而近一周以來,電子產品漲價幅度竟達到100%。
  美國蘋果公司16日說,因盧布嚴重貶值,俄羅斯的進口商品銷售商難定當地貨價,蘋果已停止在俄羅斯線上銷售iPhone、iPad和電腦。這家美國消費電子巨頭暗示,停售只是暫時性舉措,僅與俄羅斯貨幣危機有關。蘋果一名女發言人說:“鑒於盧布價值極度波動,我們在俄羅斯的網上商店現停售,我們正重新考察價格。對於給顧客造成任何不便,我們表示歉意。”
  俄羅斯銷售額僅占蘋果iPhone6和iPhone6Plus市場的一小部分。美國國際數據公司的數據顯示,蘋果去年在俄羅斯的iPhone銷量為157萬部,銷售額約10億美元,而去年全球的iPhone銷售總量約為1.53億部。
  □施壓
  美國加大製裁力度
  美國白宮16日說,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將簽署一項法案,涉及追加對俄羅斯製裁。
  白宮發言人喬西·歐內斯特說,“總統的確傾向於簽署這項法案”,與此同時,至於新製裁是否最終“落地”,法案對此保留餘地。
  美國國會上周通過“支持烏克蘭自由”法案。根據法案,美國將給予烏克蘭、格魯吉亞、摩爾多瓦北約之外盟友的地位;對俄大型能源和軍工企業施加新製裁;賦予奧巴馬向烏提供致命或非致命武器裝備的權力,包括反坦克炮和穿甲彈;劃撥5000萬美元專項基金,以從歐洲“迴流”天然氣的方式向烏提供緊急能源支持。
  歐內斯特說,現在應是俄羅斯總統普京作決斷的時刻,白宮的目的是讓普京更加清楚自己面臨的抉擇。
  美國《華爾街日報》評論,關鍵問題在於,俄羅斯面臨的經濟困境能否轉化為對普京的真正政治挑戰。普京現階段民意支持率仍超過80%。鑒於俄羅斯把經濟問題歸咎於西方,經濟動蕩反而可能強化民眾對普京的支持。
  現年30歲的瑪麗亞·謝苗諾娃說,今後無論還房貸、養孩子,還是丈夫開工資都會出現困難,家裡正在縮減購買新年禮物的開支,用戲票代替送給父母的禮物。但謝苗諾娃說,她和丈夫都認為西方應為俄羅斯經濟困境負責,“我認為普京在這般情勢下行動正確”。
  美國外交學會會長理查德·哈斯告訴彭博新聞社記者,普京要穩定經濟,可用的工具不多,或將動用“地緣政治牌”,即採取某種程度的軍事行動。
  盧布的暴跌引發了市場對於是否有投資機構對其大舉做空的猜測。華爾街人士指出,投機行為僅占盧佈下跌原因的一小部分,目前市場缺乏流動性,未出現投資機構大規模做空盧布的現象。
  □觀察
  三大原因致盧布大跌
  暴跌緣於恐慌
  中信資本旗下對沖基金CCTrack首席執行官羅伯特·薩維奇並不認為有大規模做空盧布的行為發生,市場流動性不足,能參與交易的做市商的數量是有限的。
  薩維奇指出,大部分盧布的交易都是基於交割合約的,而不是非交割合約。“雖然目前非交割的盧布交易量在上升,但這不是基於投機,更多的是出於恐慌情緒。”他說。
  三大主要原因
  在專家看來,國際油價的暴跌、西方對於俄羅斯的製裁以及強勢美元對新興市場的影響才是造成此輪盧布暴跌的三大主要原因。
  美國咨詢公司McGladrey LLP首席經濟學家約瑟夫·布魯蘇埃拉斯表示,盧布貶值和近期油價下跌有直接聯繫,俄羅斯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石油出口。同時,石油是俄羅斯政府稅收的重要來源,油價下跌也大大降低了俄羅斯政府對本國貨幣的支持能力。
  薩維奇認為,歐美對俄羅斯的製裁令俄羅斯融資受限。儘管俄羅斯有不少外匯儲備,但一方面要支持不斷下跌的盧布,另一方面還要償付以美元計價的外債,這令俄羅斯捉襟見肘。
  此外,美元的走強使得包括盧布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的貨幣承壓。薩維奇說,因為經濟形勢不同,美國和歐洲的利率走勢完全相反,市場預期美國的利率將上升,歐洲利率水平將下降。市場的預期和美國經濟的持續複蘇使得美元不斷升值,國際資本開始從新興市場迴流至美國,俄羅斯等國的貨幣面臨下行風險。當市場對於盧布的擔憂加劇,資本外逃的風險也將加大,投資者的恐慌情緒進一步升溫,盧布的暴跌便在所難免。
  轉強需三條件
  俄羅斯央行當天的加息舉動意在阻止盧布的進一步下跌,然而此舉事與願違。薩維奇說,俄羅斯原本的市場流動性就不高,經濟幾近陷入衰退,俄羅斯央行本應通過降息來刺激經濟,升息不僅不會從根本上達到提振貨幣的效果,還會使市場流動性進一步降低,很可能造成惡性循環。
  布魯蘇埃拉斯表示,盧布近期的表現反映了俄羅斯經濟的真實狀況。值得註意的是,俄羅斯11月份工業產出同比下降了0.4%,投資和生產能力10月份下降了2.9%。
  專家指出,俄羅斯要想真正扭轉盧布的跌勢,需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是油價止跌回穩,二是俄羅斯與歐美關係緩和,三是俄羅斯央行斥巨資來支持盧布和加大銀行間的流動性。
  本版據新華社電
  □關註中國
  中俄石油大單受影響不大
  今年6月份,中俄達成一項石油貿易大單,俄羅斯在未來25年每年將向中國供應4600萬噸石油,該協議合同的總價值高達2700億美元,具體則交由俄羅斯石油與中石油兩家公司執行。不過從今年6月份起,國際油價一路下滑,由當時的100-105美元/桶的高位區間跌至昨天的55-60美元/桶。外界由此擔心中方在國際油價高點簽訂的石油大單,會不會在國際油價持續下跌的過程中吃虧?對此,多位市場分析及業內人士表示,國際油價大跌對中方會有影響,但是不會太大,因為按照石油貿易合同尤其是大單石油供給協議的慣例,雙方的供給價格不會是一鎚子敲定的,會隨著國際油價的變動而變化。
  中宇資訊石油行業分析師張永浩指出,國家之間在簽訂大額石油貿易合同的時候,關於協議價格會留有足夠的協商空間,雖然外界不知具體細節,但是關於供給價格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一是價格不會在這麼長的合同期內一成不變,二是價格也不會像匯率一樣每天每時都在變,最可能的形式是每隔一段時間將根據這段時期內國際油價的變化均值重新確定供給價格。類似於北京市的《出租汽車燃油附加費動態調整辦法》,北京出租車的燃油附加費會以三個月為期限,根據國內油價的漲跌來變化。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鳳起也表示,按照國際慣例,這種長期的石油貿易合同並不是一鎚子買賣,價格還會隨著國際行情進行重新談判。如果國際油價長期走低,中俄之間還會談判並作出相應調整。不過外界不得而知的是,中俄兩家石油公司之間調整供給價格的期間是多久?調整的時候是否需要重新談判?還是根據商量確定的計算公式自行調整?
  此外,有不願具名的民營油企負責人表示,中石油的大訂單中,俄方的供給價格是掛鉤國際油價的,國際油價低的時候中方會占便宜。不過中石油方面不願就合同中的供給價格以及上述說法作出回應。
  油價下跌利好中國經濟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國際油價大跌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要分兩面來看,對美國、中國這樣的石油需求大國以及工業製造大國來說,無疑是利好的,而對於俄羅斯、中東及拉美等石油出口國家或者地區而言,則是對其石油經濟的巨大衝擊,盧布對美元匯率的大波動就是衝擊之一。
  就中國而言,國際油價下降會帶動其他能源價格降低,比如鐵礦、煤炭等,這也就意味著經濟運行成本會相應減少。較低的石油價格降低了工業企業和物流企業成本,企業盈利能力增強;同時與油價相關的汽車消費、化工產品支出降低,增強普通居民的消費能力。不過具體到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公司的情況就比較複雜,國際油價的下跌使得其原有進口成本下降,但是相應地國內成品油價格也隨即下調,這樣兩頭降會壓縮煉油業務的盈利甚至導致其出現虧損。但是國家也有相應的措施,比如按照相關規定,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徵點掛靠國際油價為55美元/桶,現在的國際油價已經跌至這個起徵點附近,如果繼續下跌就會暫停上繳石油特別收益金,而這個石油特別收益金在兩桶油的成本中占據了很大的一塊。
  中國石油儲備逢低買入
  根據海關總署披露的數據,我們國家的石油儲備正在積極逢低買入。國際油價從6月份開始下滑,而中國石油進口量從7月份開始逐月增長。7月份,中國進口原油2375萬噸,8月份當月原油進口量達到2519萬噸。9月份,原油進口量繼續增長,達到2757萬噸。10月份原油進口量有所回落,為2409萬噸,是7月以來首次下降。而在進口量逐月增長的同時,對應的進口價格則出現逐月下降,7月為每噸786.53美元,9月份為每噸743.75美元,10月份為每噸684.77美元。林伯強表示,國際油價持續下跌,對國家戰略石油儲備非常有利,從進口數據上看,我們也在抓住這個有利的窗口期。
  協議不等於“直接送錢”
  10月12日,中國總理李克強訪俄,10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與俄羅斯聯邦中央銀行簽署規模為1500億元人民幣/8150億盧布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按協議,釘住的匯率水平是0.184人民幣/盧布。盧布匯率繼續貶值,較協議簽訂時下跌超過17%,因此有媒體稱“直接導致中國損失近20%。”記者瞭解到,實際貨幣互換相當於協議雙方央行互給對方授信額度,而非直接發生貨幣交換,因此市場說法並不准確。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鄧海清指出,中俄的互換協議只是意味著中俄雙方互相給予對方一個期限為3年的授信額度,並不意味著已經發生了協議規定的最高金額的貨幣互換。應用場景多發生在雙邊企業貿易中,如當中俄企業貿易結算時以人民幣計價,俄方企業需要人民幣資金,則可直接支取1500億元以內的額度,並以啟動時的實時匯率計價,而非固定匯率,所以並未有損失一說。
  鄧海清稱,本幣互換協議本身是減少匯兌成本,抵禦流動性危機的常見手段,也是擴大人民幣貿易結算範圍,提升國際化進程的一步,因此說“盧布貶值導致我國損失近20%是沒有依據的”。
  《清華金融評論》昨日亦發表評論稱,貨幣互換相當於質押貸款,既然是貸款便有借有還。所以,如果俄羅斯從中國換到了人民幣,未來需要歸還人民幣本金和利息。而一旦中俄雙方真正實施了貨幣互換,俄羅斯央行獲得了人民幣,則中國央行面臨的是信用風險而非匯率風險。
  具體要看風險傳導機制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分析,盧布貶值,對於8150億盧布的中俄本幣互換協議,主要起到風險警示作用。畢竟8150億盧布不是在這個時點上發生債權債務關係,只是賬面損失。其深層次影響還是要看風險傳導機制。
  在他看來,“主要還是要看中國用盧布來做什麼。此次石油價格大跌,導致盧布貶值,如果石油價格下跌得比盧布厲害,中國用盧布來購買石油,那還是有利的。”
  此外,此次盧比貶值,其匯率更利於購買俄羅斯商品,未來俄羅斯對中國出口增加,俄羅斯企業來華投資成本增加,影響資源行業投資規模。孫立堅強調,現在進入資金大進大出時代,美、日超寬貨幣,投資者做空新興市場貨幣,中國要吸取經驗,在金融開放方面,要把握好時間。目前國際環境不利於人民幣和外幣自由兌換,不建議在這個時間點大力推進,以免造成“資金大逃亡”,不利於人民幣幣值穩定。
  □資料
  貨幣貶值事件
  1985年美元貶值
  《廣場協議》是1985年之前的5年美國財政赤字劇增、經濟疲軟的直接後果,該協議由美國、法國、西德、日本和英國五國達成,並以協議的簽署地點紐約廣場酒店命名該協議。協議的目的是通過協議國央行大規模的干預市場行動來使美元貶值。具體做法是央行通過低於市場價賣出美元,從而使美元對其他貨幣貶值。廣場協議揭開了日元急速升值的序幕。1985年9月,日元匯率在1美元兌250日元上下波動,在廣場協議生效後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快速升值到1美元兌200日元附近,升幅20%。此後3年,美元對日元匯率最低達到120日元,美元貶值了50%。
  1992年英鎊暴跌
  1990年,東西德合併後,德國實力大增,馬克堅挺。1992年,英國經濟出現滑坡,英鎊疲軟。為了支持英鎊匯率,英格蘭銀行提高利率,但是這樣做損害了已然不景氣的經濟。為緩解壓力,英國希望德國降低利率,然而,彼時的德國經濟正處於過熱階段,因此希望抬高利率來為經濟降溫。由於兩國政策無法協調,導致英鎊匯率持續下挫,兩國聯手購進英鎊也無濟於事。
  1992年9月,投機者開始進攻歐洲匯率體系中那些疲軟的貨幣,其中包括英鎊、意大利裡拉等。投資大鱷索羅斯伙同市場上的其他投資者進行了大規模賣空英鎊行動,使英鎊不斷下跌,一直到快跌破歐盟內部的匯率區間。英國政府開始了反擊,提高利率並開始干預市場。在這場捍衛英鎊的行動中,英國政府動用了價值269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最終還是遭受慘敗,被迫退出歐洲匯率體系。而索羅斯方一戰凈賺了10億美元。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上世紀90年代中期,由於房地產泡沫和過量外債,熱錢不斷涌入泰國,使得泰國央行無法抵禦市場異動。1997年7月2日,泰國宣佈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金融危機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亞洲一些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
  A29版京華時報記者祝劍禾餘雪菲馬文婷  (原標題:中俄石油大單受影響較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20haopx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